top of page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接受比荷语《Knack》周刊专访

2020年3月28日,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接受《Knack》周刊记者Tom Pardoen视频专访,介绍中国国内疫情最新情况及中国抗疫重要经验,使馆配合国内、支持比利时抗疫相关工作,并就疫情对中国经济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是否利用抗疫援助进行“政治宣传”等回答记者提问。4月1日,该杂志刊登了采访内容。中文采访实录如下:


问:过去几周您怎么样?一定非常忙吧?

曹大使:过去几周使馆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内做好抗疫工作,同时支持比利时抗击疫情。

问:您和比利时政府之间联系密切吗?

曹大使:我们与比外交部、卫生部建立了信息沟通绿色渠道,我本人跟比卫生部、外交部负责人都通报了疫情相关情况。

问:您向他们介绍了哪些情况?

曹大使:一是通报了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是通报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情况。

问:我想稍后向您请教中国国内疫情的情况。据我所知,有3—4万华侨华人在比生活,您是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的?

曹大使:确实目前有3—4万华侨华人在比生活。疫情发生之后,使馆采取多种措施,提醒在比利时的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做好疫情防范,要求他们密切关注比利时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严格遵守当地防控规定,积极配合当地防控举措。在比利时的华侨华人普遍能够客观、科学、理性看待这次疫情,没有产生恐慌情绪。同时他们也密切关注世界各地的疫情变化,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如果从疫区返回,他们会自觉进行14天居家隔离。所以到目前为止,在比的华侨华人只出现了极少数感染病例。在比利时疫情严重后,我们鼓励和支持一些旅比侨团、协会行动起来,筹集医疗物资支持当地医院,为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他们也遇到一些纠结,例如中国的抗疫经验是戴口罩能预防病毒传播,但比利时人普遍不戴口罩,这让他们很难办。同时,比利时近期也发生了个别针对华裔、亚裔的歧视行为,让华侨华人感觉到不安全。使馆也就此向比方表达了我们的关切。

问:您提到的歧视行为具体是指哪些呢?据我所知,在美、英等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排外行为。您认为这种情况在比利时与上述国家一样吗?

曹大使:从我们获悉的情况看,比利时的情况没有像你提到的国家那样严重。但我们也接到了一些华侨华人的反映,表示自己在路上或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被歧视的情况,如把新冠病毒与中国联系起来,这种将病毒与某一种族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显然是不正确的。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我们也要对此保持警惕,希望借此机会向比民众呼吁能够正确看待疫情。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全球应携手应对,而不应将病毒与某个国家或地域联系起来。

问:您认为比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如何?

曹大使:作为外国驻比大使,我对此不便过多评论。各国国情不同,防疫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从比利时民众的反应来看,比政府科学、理性应对疫情的一系列举措是受到肯定的,英国《金融时报》也积极评价比利时联邦政府的抗疫努力。相信随着防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未来比利时疫情有望得到缓和。

问:我们看到中国的防控措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某些方面比欧洲做的要好。中国目前看来比欧洲要更安全,您难道不应该回国吗?

曹大使:使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所有在比的中国公民,他们在使馆就会一直在。对于比利时目前的疫情形势,我们也不要有恐慌情绪,相信只要始终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经过各方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控制住疫情的。

问:您能否能介绍一下湖北省以及武汉市的最新情况?

曹大使:武汉和湖北已经连续多天没有确诊和疑似病例,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在武汉的传播已经基本被阻断,也可以说武汉抗疫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当然,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随着中国以外的国家确诊病例数字不断上升,我们要防止境外输入导致疫情在中国反弹。最新的情况是,武汉目前还有几千住院病例,正在加紧治疗,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减少,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情况。武汉的经济社会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也在逐步恢复,武汉的9条地铁线已经恢复正常,武汉通往外省的交通也在恢复中。这说明在中国的坚决措施之下,经过各方的艰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问:昨天在推特上有个比较热门的视频,画面显示的是针对中国政府和警察的暴力示威游行,这样的暴动行为是否存在,您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曹大使:我没有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我希望对推特等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一定要保持警惕,最近推特上有关这方面的假消息比较多,应注意甄别。

问:据我了解中国公布的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是3296,但有人认为实际死亡人数要高于官方公布的,主要依据是中国遗体火化以及骨灰盒销量大幅上升。您怎么看?

曹大使: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是准确的。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是实时公布最新数据,包括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亡人数,这都是经过严肃的统计得出的,不应该对此有所怀疑。你看到近期每天新增死亡人数在下降,已经是个位数了,这是因为中国采取的治疗方式越来越有效。

问:所以您觉得骨灰盒销量上升也是假消息?

曹大使:骨灰盒销量上升的情况我不了解。但骨灰盒销量与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没有必然联系。中国人口基数很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上升,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只是正常死亡人数中的一部分。

问:从中国官方数据来看,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情况要好于意大利政府,你们做了些什么?哪些方面比意大利做得好?

曹大使:我们对新冠疫情及时果断采取了坚决的防控措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首先是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调集全国人力、物力支援武汉和湖北抗疫一线,特别是在短短十几天内建成了两所床位超过1千张的专门医院和十余所方舱医院,做到了对患者应收尽收,全力救治。二是构建了以武汉及湖北地区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联防联控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三是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第一时间同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最快速度研发了诊断试剂,同时还摸索有效的治疗方式和药物,尽可能降低死亡率。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相当狡猾,传染性极强,防控措施务必果断坚决。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有几点可以总结:首先最重要的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民众积极支持配合政府采取防控措施。政府要尽可能扩大检测能力,对每一位确诊或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及时阻断病毒传播。第二,社区机构要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加强保护,医院也要扩展重症收治能力。第三要加强国际合作。

问:的确中国采取了非常坚决有力的措施,但在更加自由的社会,您认为上述举措能够得以实施吗?

曹大使:第一,各国面对的是同一种病毒,所以中国采取的一些防控措施其他国家也可以借鉴,如采取坚决有力的限制人员流动措施,防止病毒扩散。第二,各国国情不同,应采取适合本国的措施。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尽快控制疫情发展是各国首先要做的。

问:中国是一党制国家,与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是有区别的。您是否同意在中国实行大规模的“封城”举措是更加容易的?

曹大使:正如我刚才强调的,我们面对的是同一种病毒,坚决果断的措施对于尽快控制疫情是必不可少的,这与一党制还是多党制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看政府的决心以及民众的配合程度。要想避免出现医院超出承载能力、医疗体系崩溃的情况,各国都应积极主动采取防控措施。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防控措施力度不够或民众不愿放弃个人权利配合政府举措,最后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导致更多死亡率,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问:一些比利时意见领袖认为疫情危机后,西方社会中会有更多人倾向于威权政治统治模式,需要强力领导人。您对此如何评价?

曹大使:各国情况不同,我很难评价这一观点。疫情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尚待观察。从比利时看,比政府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得到了舆论肯定。

问:中国应对疫情的举措令人印象深刻。但疫情初期,中国也有隐瞒的情况,您怎么看?

曹大使: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类对它的认识需要过程和时间,中国是最先识别出这种新病毒的国家,并最先研制出试剂,我们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公布了病毒基因序列,对控制疫情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因此可以很快识别出这种新病毒。如果病毒出现在其他地区,特别是科研能力不强的国家,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并识别。中国采取了最坚决、最强有力的措施,全国人民都做出了很大牺牲,最大限度减少病毒向外传播,中国给全世界争取了非常宝贵的“窗口期”,我不知道其他国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一“窗口期”进行有效预防。

问:据我所知,首个病例在中国出现后的2个月,政府才向外界发布消息,是不是太长了?

曹大使:你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对病毒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病毒,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也出现了,一些国家把它与流感混同起来。关于病毒的起源和最早出现的时间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比如艾滋病,从最初人与人之间传播到科学家确定其为新病毒,中间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远不止几个月时间。

问:在疫情暴发之初,李文亮医生率先发出预警,但他因此被中国警方噤声,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曹大使:李文亮医生是一位尽职的好医生。当李文亮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了解到可能出现了一种跟过去不同的病毒时,他与同事分享了这一信息。中国政府专门做了调查,日前已对此事得出结论。李医生最后不幸感染病毒逝世,我们对此感到悲痛。但过度解读是没有必要的。

问:据悉,许多医生可能没有被逮捕,但他们被要求保持沉默了,请问是这样的么?

曹大使:不存在逮捕的问题。正如我刚刚说的,对病毒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从识别病毒到发布信息有一套程序,这在各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因此,这件事情不应该被渲染,或引申到别的事情。我们认为,各国在应对这场疫情时如何做得更好,都有需要总结的地方。

问:近期,国际社会对病毒来源问题众说纷纭,特朗普总统直到几天前还坚持称之为“中国病毒”,您认为这一做法是侮辱性的么?

曹大使: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病毒的命名做出了专门的规定。我认为各国都应该尊重世卫组织的命名规则,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出于政治意图把病毒与国名或地域相联系的做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你提到的美国领导人也已改口,不再使用这一说法。

病毒有可能在任何地方被发现、传播。过去,有些病毒也在北美首先出现。如果跟地名联系起来,那么我们要提出问题,是不是过去命名的病毒应该改名?

追问:大使先生指的是墨西哥流感么?

曹大使:病毒此前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出现过。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遵守世卫组织的命名规则,而不要把病毒和地域联系起来。以发生疫情的地点来命名病毒,这既不科学,也不会被接受。

问:不久前,中国外交部一名官员宣传新冠病毒或由美国军队输入武汉,您是否认为中方是在试图把病毒与某个国家联系起来?

曹大使:中国驻美国大使日前接受了美国媒体采访,对你的这一问题已做了很清楚的回答,你可以参考他的说法。

问: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显示,病毒来源目前虽尚未明确,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确是病毒早期传播中的重灾区,中国政府目前已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您认为这项禁令是否应永久有效?

曹大使:病毒来源问题应该交给科学家来研究,相信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并会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过去中国已立法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不久前,中国全国人大重新修改了相关法律,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这对野生动物保护是件好事。关于华南海鲜市场问题,现在有关研究正在进行中,该市场与病毒的联系尚不清楚。

问:专家认为,即使中国此前还不是世界一极,那疫情危机结束后,中国将成为地缘政治中最主要的成员。您认同他的说法么?

曹大使:我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全国人民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我们发展的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我们也会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因此,中国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你刚才提到专家所谓的地缘政治策略。最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不懈努力的国家。应该这样看待中国的发展。我们一再强调,中国无意争霸,无意挑战某个国家或打破某种秩序,愿在现有国际秩序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问:当前,中国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多国抗击疫情,同时也开展宣传攻势,增强软实力。专家认为,中国这些做法与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类似。

曹大使:我认为你提到的专家对此过度解读了。实际上,我们在作出巨大努力控制疫情的同时,也希望帮助国际社会战胜疫情。这是我们的想法。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中国控制国内疫情后,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帮助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话,你们又会如何评价?所以,应该客观看待这件事情,中国是在履行自身负责任大国的责任。至于这与软实力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评价。但站在中国立场上,我们只是想帮助国际社会更快、更好地控制疫情。

问:我阅读了一个月前您接受Trends Tendances周刊的采访,您当时认为中国很快就能复工复产,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就能恢复正常,并于第三季度实现增长。您现在还是这么认为的么?

曹大使:从中国自身来看,我们对这一判断比较自信,发展趋势是这样的。你也看到,在控制疫情后,中国在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因此,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全面恢复,我们有信心尽快把经济恢复到发生疫情前的水平。至于第二、三季度,还要观察全球各国疫情控制的情况。我在接受Trends Tendances周刊采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欧洲、美国的疫情会如此严重。

问:有人认为,当前欧洲和美国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疫情危机后可能会出现“去全球化”,您认为这是否会影响依赖对欧美出口拉动增长的中国经济?

曹大使:内需已经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扩大内需。中国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将近4亿人口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同时,中国确实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日本、美国或欧洲如果发生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也会对中国产生不小影响。所以,我们希望欧美、日本、韩国等能够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活力。疫情对贸易的影响是相对的。有一些商品由于欧美国家经济活动放缓可能需求减少,但另一些商品需求增加,比如医疗防护用品,中国目前是主要的供应方,其他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大。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需求完全萎缩了。

问:有人认为中国2020年度经济增长率将创30年来新低,您是否对此感到担心甚至害怕?

曹大使:我认为不应过于悲观。中国经济从短期来看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缩小这些影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包括金融、财政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相信这些措施将有效发挥作用,中国经济会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速。这不仅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需要,因为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动机,希望这台发动机继续良好运转,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另外,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刚刚闭幕,我们也希望相关国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使世界经济发展避免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问:我想大使先生会同意我的说法,美国人担心的事情要比中国多得多?

曹大使:我认为美国需要更多关注自身的问题。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国内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中方希望与美国保持建设性的关系。中美两国元首日前刚刚通话,中美合作对两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问:除了对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您认为新冠肺炎是否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呢?

曹大使: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因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现在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这种改变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可能有以下几点改变:

第一,凡是防疫取得大的成效的国家,当地民众自觉支持政府采取的居家隔离等措施,暂时牺牲个人自由。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民众也越来越认识到,在危机面前需要在个人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第二,疫情发生后,人们普遍接受了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网络社交娱乐等方式,这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洲国家应加快建设5G网络,满足民众和企业的需要。

第三,疫情会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健康,采取更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问:您认为疫情是否会影响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

曹大使:我认为影响是存在的,但也不应夸大。疫情是暂时的,这几个月期间,大家需要调整工作生活方式。疫情过去之后,也许会逐步恢复过去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此次疫情对大家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料,因为疫情已波及到各个国家,确实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这或许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人经常讲,危机是危中有机,就是说在出现大的困难的时候也会带来新的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新的机会,也许疫情控制后也会带来一些好的、积极的事情。


(来源:比利时华商时报

Recent Posts

See All

时讯速递2024年第48期(总第119期)

“如果不解决安全问题,企业将离开布鲁塞尔" VRT新闻12月24日报道,上周,布鲁塞尔3家银行发出公开信,对布鲁塞尔缺乏安全表示担忧。本周,更多的布鲁塞尔企业敲响了警钟。商业组织 Voka Brussels (弗拉芒工商联合会布鲁塞尔分部)从忧心忡忡的企业家那里收到...

时迅速递2024年第47期(总第118期)

比利时国王将政府组阁人的任期延长至1月7日,并希望在新年伊始取得 “决定性突破” VRT新闻12月20日报道,领导新联邦政府组建谈判的弗拉芒民族主义领导人巴特·德·韦弗(Bart De Wever)周五上午前往王宫,向菲利普国王汇报了迄今为止的...

时迅速递2024年第46期(总第117期)

93%的欧盟企业采用ICT安全措施 欧盟统计局12月12日公布数据,2024年,93%的欧盟企业至少采用了一项措施,以确保其数据和ICT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企业最常用的安全措施是强密码认证(84%),其次是数据备份到单独位置(79%...

Comments


bottom of page